環境檢測中的水質分析是最常規的分析實驗,作為實驗室工作人員僅僅了解項目檢測實驗是遠遠不夠的,了解水質分析的各個環節是非常重要的。水樣的保存和處理關系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每一個水質檢測人員都不能忽視。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水質監測的基本概念。例如:水質監測、環境水體、水質、水質指標,優先監測,以及水質標準的六類兩極等概念。
1、水質監測: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
2、環境水體:包括地表水(江、河、湖、庫、海水)和地下水;包括水中的懸浮物、溶解物、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態系統。
3、水質:水的品質,指水及其所含雜質共同表現出來的綜合特性。
4、水質指標:水中除水分子以外所含其他物質的種類和數量,是描述或表征水質質量優劣的參數
5、優先監測:對眾多有毒污染物進行分級排隊,從中篩選出潛在危害性大,在環境中出現頻率高的污染物作為監測和控制對象。對選上的污染物進行的監測即為優先監測。
6、六類: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基礎標準、環境方法標準、
環境標準物質標準、環保儀器設備標準。
水質監測的分類(功能)、對象
1、監測分類:
(1)監視性監測(例行監測)
§ 對污染源:污染物濃度、排放總量、污染趨勢。
§ 對環境質量:a.環境介質(大氣、水、土壤、生物)b.監測對象(化學、物理、生物)。
(2)特定目的的監測。
(3)研究性監測。
2、監測對象:
水質監測可分為環境水體監測、水污染源監測、特殊水樣。
質量標準與排放標準的區別
兩種標準都是對水中雜質含量或水質指標進行限制,但質量標準的水體是可用水,而排放標準內的水是可排放的廢水。
水樣采集保存及預處理
(1)減緩生物作用;
(2)減緩化合物或者絡合物的水解及氧化還原作用;
(3)減少組分的揮發和吸附;
2、一般的保存措施
(1)冷藏或冷凍
樣品在 4℃冷藏或將水樣迅速冷凍,貯存于暗處,可以抑制生物活動,減緩物理揮發作 用和化學反應速度。冷藏是短期內保存樣品的一種較好方法, 對測定基本無影響。但需要注意冷藏保存也不能超過規定的保存期限,冷藏溫度必須控制在 4攝氏度左右。溫度太低(例如≤0℃),因 水樣結冰體積膨脹,使玻璃容器破裂,或樣品瓶蓋被頂開失去密封,樣品受沾污。溫度太高 則達不到冷藏目的。
(2)加入化學保存劑
a.控制溶液 pH 值:測定金屬離子的水樣常用硝酸酸化至 pH1~2,既可以防止重金屬
的水解沉淀, 又可以防止金屬在器壁表面上的吸附, 同時在 pH1~2 的酸性介質中還能抑制生 物的活動。用此法保存,大多數金屬可穩定數周或數月。測定氰化物的水樣需加氫氧化鈉調至 pH12。測定六價鉻的水樣應加氫氧化鈉調至 pH8,因在酸性介質中,六價鉻的氧化電位高,易被還原。保存總鉻的水樣,則應加硝酸或硫酸至 pH1~2。
b.加入抑制劑:為了抑制生物作用,可在樣品中加入抑制劑。如在測氨氮、硝酸鹽 氮和 COD 的水樣中,加氯化汞或加入三氯甲烷、甲苯作防護劑以抑制生物對亞硝酸鹽、硝酸鹽、銨鹽的氧化還原作用。在測酚水樣中用磷酸調溶液的 pH 值,加入硫酸銅以控制苯酚分解菌的活動。
c.加入氧化劑:水樣中痕量汞易被還原,引起汞的揮發性損失,加入硝酸-重鉻酸鉀 溶液可使汞維持在高氧化態,汞的穩定性大為改善。
d.加入還原劑:測定硫化物的水樣,加入抗壞血酸對保存有利。含余氯水樣,能氧 化氰離子,可使酚類、烴類、苯系物氯化生成相應的衍生物,為此在采樣時加入適量的硫代
硫酸鈉予以還原,除去余氯干擾。樣品保存劑如酸、 堿或其它試劑在采樣前應進行空白試驗, 其純度和等級必須達到分析 的要求。
水樣運輸注意事項
(防震、防污、保溫)水樣采集后,必須盡快送回實驗室。根據采樣點的地理位置和測定項目最長可保存時間,選用適當的運輸方式,并做到以下兩點:
1、為避免水樣在運輸過程中震動、碰撞導致損失或沾污,將其裝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紙條擠緊,在箱頂貼上標記。
2、需冷藏的樣品,應采取致冷保存措施;冬季應采取保溫措施,以免凍裂樣品瓶。
水樣預處理的目的及原則
水樣預處理的目的:提高分析的靈敏度、消除干擾。
水樣消解的目的:破壞有機物,溶解懸浮性固性,將各種價態的欲測元素氧化成單一高價態或轉變成易于分離的無機化合物。
濕式消解與干式消解區別:濕式消解法用液體或液體與固體混合物作氧化劑,在一定溫度下分解樣品中的有機質;干式消解是進行金屬離子或無機離子測定時,通過高溫灼燒去除有機物,將灼燒后的殘渣用硝酸或鹽酸溶解,濾于容量瓶中再進行測定。
富集與分離的目的:當水樣中的欲測組分含量低于分析方法的檢測限時須進行富集;當有共存干擾組分時就必須分離。
氣提:使一個氣體介質破壞原氣液兩相平衡而建立一種新的氣液平衡狀態,使溶液中的某一組分由于分壓降低而解吸出來,從而達到分離物質的目的。
(1)蒸餾法是利用水樣中各污染組分具有不同的沸點而使其彼此分離的方法。測定水樣中的揮發酚、氰化物、氟化物時,均需先在酸性介質中進行預蒸餾分離。
(2)萃取法是基于物質在不同的溶劑相中分配系數不同,而達到組分的富集與分離。用分光光度法測定。
(3)吸附是利用多孔性的固體吸附劑將水樣中一種或數種組分吸附于表面,以達到分離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氧化鋁、分子篩、大網狀樹脂等。
(4)離子交換是利用離子交換劑與溶液中的離子發生交換反應進行分離的方法。離子交換劑可分為無機離子交換劑和有機離子交換劑,目前廣泛應用的是有機離子交換劑,即離子交換樹脂。
(5)共沉淀的原理是表面吸附、形成混晶、異電核膠態物質相互作用。形成硫酸銅沉淀